混凝土一立方沙石分别是多少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的基本组成部分,每立方米混凝土大约需要1.5立方米的骨料。由于其良好的级配和质量,人工砂石骨料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砂石骨料的加工系统及其选型设计。

一、关于骨料

骨料是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它在土木工程中有多种应用,如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道路基础和铁路道渣等,每年的使用量达到约20亿吨。

二、骨料的分类

按来源分,骨料可以分为天然岩石骨料、人工骨料和再生骨料。

1. 天然岩石骨料:主要由天然岩石如砂、卵石、碎石等组成。

2. 人工骨料:包括热加工骨料,如膨胀页岩、膨胀蛭石等,以及工业副产物,如矿渣、铁渣、粉渣等。

3. 再生骨料:主要由破碎的混凝土、粘土砖等构成。

人工砂石骨料加工系统主要包括毛料开采及运输、粗碎加工、中细碎加工、制砂加工、筛分与冲洗等环节。

三、典型的砂石骨料加工工艺

1. 干法生产工艺:

在北方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通常采用干法工艺生产砂石骨料。原料经过振动给料筛和筛分机组合筛除泥土后,会经过粗碎和中碎两道破碎,然后再进行检查筛分。不符合产品粒度要求的矿石会返回重新破碎,形成闭路循环。中等粒度矿石则直接作为骨料成品进入产品仓或堆场。小于一定粒度的原料会进入立式整形制砂机进行整形制砂。

2. 湿法生产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水作为工作介质和抑尘措施全程参与,因此称为湿法工艺,通常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原料经过振动给料机或振动筛筛去泥土后,会经过破碎和筛分。不满足产品粒度要求的矿石会返回重新破碎,形成闭路循环。成品骨料会经过检查筛分成砂和各种规格骨料,再经冲洗成为成品砂。

还存在干湿结合生产工艺,其用水量介于湿法和干法之间,在我国南方水电工程配建砂石厂中应用较多。这种工艺相对于湿法用水量少,成品砂石粉含量较高,但在生产过程中仍需配置相应的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设备。其主要缺点是制砂原料中含水率较高,容易引起筛分设备筛孔堵塞,导致成品砂产量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加。

四、高品质机制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1. 优选矿山:母岩的质量决定了机制砂的质量。在矿山选择上应做好工作,选择覆盖土层薄、夹层含泥少、母岩强度高以及岩石整体性好且储量丰富的矿山。对于铁路砂石矿山选择应遵循优质、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勘探和检测分析。本例选取某储量达500万吨的砂质灰岩矿山作为优质原料来源。矿山资源优良是机制砂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破碎过程则采用多级破碎和多次整形的方式确保骨料的品质。首先通过鄂式破碎机对母岩进行预破碎减小其直径减小生产压力;然后通过反击破碎机以抛石撞击方式进行中碎和整形;最后采用立轴冲击破碎机以石打石或石打铁方式进行细碎和第二次整形。在破碎过程中通过分级筛分调整级配比例以及通过风选控粉来调整石粉含量实现高品质机制砂的生产并通过自动加湿工序对成品进行质量调控使其达到混凝土用料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和施工效率.。 总结起来就是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并从矿源开采开始就在全程做好严格的监控与筛选工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满足需求同时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符合相关标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当今建筑行业对高质量建材的需求与依赖,。同时从生产过程技术角度实现提质增效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