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兽的故事,译文注释全解析,轻松读懂经典寓言
好的,我们来一起轻松读懂《虎求百兽》这个经典寓言。
《虎求百兽》出自《韩非子·难一》,原文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故事讲述了一只老虎在森林中寻找百兽,遇到了猴子、斑鸠、狐狸和老虎后分别发生了什么。
译文与注释全解析:
1. 原文(节选):
虎求百兽于山,得狐。狐曰:“子无敢伤我,我为子先求百兽。”虎信之,随其后。
(虎)见百兽,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狐之诈也,乃自后逐之。狐曰:“子无敢逐我,我为子先示百兽之状。”虎复信之,从其后。
(狐)至山中,舍虎,虎见之,尽百兽在。
虎求百兽于山,得狐。狐曰:“子无敢伤我,我为子先求百兽。”虎信之,随其后。
(虎)见百兽,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狐之诈也,乃自后逐之。狐曰:“子无敢逐我,我为子先示百兽之状。”虎复信之,从其后。
(狐)至山中,舍虎,虎见之,尽百兽在。
2. 译文:
老虎到山林里寻找各种野兽,遇到了狐狸。狐狸说:“你不敢伤害我,我帮你先去找那些野兽。”老虎相信了它,跟在后面。
(老虎)看见各种野兽,各种野兽看见了老虎都跑掉了。老虎不知道狐狸在欺骗它,就自己从后面追赶狐狸。
狐狸说:“你不敢追赶我,我给你先展示一下各种野兽的样子。”老虎又相信了它,跟在后面。
(狐狸)到了山里,把老虎丢下,老虎看见(那里),各种野兽全都(在那里)。
3. 注释解析:
求:寻找,寻求。 表明老虎的目标是寻找威慑或统治其他动物。
于山:在山林里。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得:遇到,获得。 指老虎偶然遇到了狐狸。
子:你。 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狐狸用来自称老虎。
无敢:不敢。 狐狸试图通过示弱来获取老虎的信任。
为子先求:为你先去寻找。 狐狸提出帮助老虎达成目标。
信之:相信它(狐狸的话)。 突出老虎的轻信和急功近利。
随其后:跟在后面。 体现了老虎的盲从。
皆走:都跑掉了。 描绘了野兽们对老虎的恐惧。
不知狐之诈也:不知道狐狸在欺骗它。 点明老虎的愚蠢。
乃:于是,就。 连接老虎追赶狐狸的动作。
逐:追赶。 体现了老虎被蒙蔽后的行为。
复:又,再次。 表示老虎两次都相信了狐狸。
示:展示,显示。 狐狸用展示“百兽之状”来进一步欺骗老虎。
至:到达。 指狐狸把老虎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地点。
舍:丢下,抛弃。 狐狸利用老虎的轻信将其置于险境。
见之:看见它(狐狸)。 指老虎发现狐狸不在身边。
尽:全部,都。 强调老虎最终看到的景象。
在:存在,出现。 指各种野兽都出现了。
轻松读懂经典寓言: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讽刺那些愚蠢、急功近利且缺乏判断力的人。老虎自以为强大,能“求百兽”,却轻易相信了看似弱小、能“先求百兽”的狐狸,结果被狐狸玩弄于股掌之间。狐狸的聪明在于它利用了老虎的弱点——好勇斗狠又轻信他人。它先是示弱,然后提出帮助,接着用展示“百兽之状”的方式将老虎引诱到山里后将其抛弃。
这个寓言告诫我们,面对诱惑和花言巧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判断,不能因为对方看起来弱小或提出了诱人的条件就轻易相信,尤其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和欺骗。 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否则很容易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样,因自己的愚蠢而陷入困境。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一生去体会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