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火棍在小灶囗摩擦


武汉市第一聋校的“无声引导者”甘云山用手语、眼神启迪学生绘画、篆刻之路

在甘云山的课堂里,除了画笔在纸上滑动的细微声响,一切静谧无声。这是一场特殊的教与学的相遇,一位静默的“先生”和他的聋哑学生们。甘云山先生的专注教学令人钦佩,而学生们的投入学习也让人感动。

作为武汉市第一聋校美术组的组长,甘云山已经在这个特殊的学校服务了整整27年。回首过去,他在聋校度过了长达38年的时光。早在1981年,年仅9岁的甘云山就进入了这所学校,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求学岁月。期间,他以其出色的书画和篆刻技艺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誉。后来,甘云山通过努力考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工艺美术。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母校任教。

尽授聋哑学生学习美术面临诸多挑战,但甘云山却以此为一种特殊的默契。在学生挥毫泼墨之际,他常常在一旁静静观察。一旦学生遇到难题,只需一个眼神交流,他就会上前指导。

甘云山同事张小妮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尽职尽责的老师,更是学生们值得信赖的“大哥”和“甘爸爸”。他对那些调皮的孩子有着特别的耐心,总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学生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找“大哥”倾诉。

卢仲是甘云山曾经辅导过的一位学生,他曾因沉迷于网络而经常逃学。卢仲的母亲为了陪伴他,甚至放弃了在老家天门的工作,在武汉街头擦鞋。甘云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为小卢提供额外的辅导。在单招考试前的四个月,他每天晚上都会把小卢带回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不仅分文不取,还时常为他准备营养品。在甘老师的帮助下,小卢的学习状况逐渐改善,最终成功达到了天津理工大学和长春大学这两所重点大学的分数线。

“只要不放弃自己,没有人能抛弃你。”该校副校长杨小玲表示,甘云山27年来一直以此句话鼓励学生,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坚定的信念,并成功地将200多名学生送入大学深造。

(由曹斌、向洁撰写文章,彭年拍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