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之行,始于深思熟虑,求其善良之举,虽声微而能感动人心。然若能亲近贤良、远离,则能广泛地感动群众,但此不足以实现之目的。真正的,需君子之身先正其学。玉不雕琢不成器,人无学问不知真理。古之王者,立国治民,首重教育。

佳肴不食不知其味美,至道不学不知其善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知不足则能自省,知困惑则能自强。故教学相长也。古之教者,设塾于家,立庠于,有序于术,有学于国。

学者之年入学,中途有考校。始视其志向分章,再观其敬业乐群,进而察其广博亲师,终乃论学。此为学业之小成。至于博古通今,信念坚定而无违逆,是为大成。而后能百姓,易风移俗。入学者心悦诚服,远方之人亦来归顺,此乃大学之道。

大学之教,有其仪式如祭先哲,以示尊师重道。学生击鼓传课,以示从容受业。教具之用,以示整齐严肃之秩序。春入学者暂免考校,以待其自愿。教师观生而缓答,待其思而后授。学业须循序渐进,不可越级而进。此为施教之大伦。

然今日之教者,多以诵读为主,忽视人之本性。或急于求成,或方法不当,以致学生厌学怨师。此非教学之正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问者如攻坚木,先易后难;善待问者如撞钟,从容尽其声。此皆进学之道也。

问学不可仅记碎语,需有广博之识以备学生之问。有贤者随时备答,无则可舍。良冶学裘皮,良弓学编箕,皆示学业之序。君子察此三者,可立志于学矣。

学者当比物丑类,如鼓非五声而和,水非五色而章。学者若能如此,则可立志于学矣。大德不拘,大道不拘器物,大信不拘,大时不易常规。明此四者,可立志于学矣。三王祭川,先河后海,示人以本末之序。

故君子教人必先正己任道。唯正己而后能化人成风;唯知类通达而后能立人达德;唯博学广识而后能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宜慎重选择。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宜先闻道乎经典然后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总之, 之道在于立本、明序、循序渐进、博学广识、尊师重道, 以此七者, 可为教之大端矣!广大教育者宜深悟此理, 立志育才, 才能无负于学生之托付, 社会之期待!如此则能正本清源, 之功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