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格的唤醒与养成


以下为陈春花院长发表的演讲内容展示:

在决定发表这次演讲时,我思考了许久,决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知识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在我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有一个话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促使我不断探讨,那就是知识的力量。

回顾历史长河,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对过去150年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其实是知识。他将这漫长的岁月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

在初期的阶段,当知识开始被视为工具时,它的传播就彻底改变了世界。工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此前,我们依赖的是经验,但经验难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当经验被记录、转化为知识后,它的普及程度迅速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生产力变革。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知识扮演着更多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在工具和生产力的应用上,知识更是驱动了知识本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在系统创新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正步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人机共生”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已经成为塑造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不仅要看到知识对社会的影响,更要理解知识本身正在创造社会。

当我们探讨人系时,会看到多种可能性。机器或知识在增强人与机之间的互动,实现共生。但有时机器的辅助也可能导致偏利共生。甚至可能存在机器发展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即偏害共生。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吞噬取代。

在讨论这些概念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社会不仅仅是人的世界,更是一个人与知识结合的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人机共生的社会中,人的意义何在?如何让人在未来保持其独特性?这无疑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视角看待问题,就会发现知识的半衰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技术带来的社会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就能明白为什么现代教育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知识本身来看,需要完成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是全面地、深入地理解知识。因为知识已不再是简单的变革要素,它正在塑造社会。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在塑造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整个星球、整个宇宙承担责任。

那么,如何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呢?

作为主体的人必须觉醒。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对周围世界、甚至对整个宇宙的影响力,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价值。

我们需要超越感知的局限。我们所看到的是真实的吗?我们没看到的就不存在吗?当我们的认知受限时,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理解的就是一切。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超越这些感知、去认识那些永恒的存在物的话,我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我们要努力超越自我。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理想应该是真正的理想。从《道德经》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得知,“道”并非一成不变。这种重新设立道路、重新建立空间的能力正是教育和知识领域中我们所追求的。

面对未来,如果知识是塑造世界的重要变量之一的话,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能否超越自我、能否超越感知、能否真正觉醒?以我多年教育工作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这三点完全需要教育来承担。

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必须了解自然、理解世界、反思自我以及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而这一切正是今天的教育和我们所要探索的道路。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其实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因为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未来教育的重点或许在于恢复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