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七言诗杜甫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节,对于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来说,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题目无疑是重点之一。其中,古诗文名句默写和古诗词鉴赏是两大项。前者考察学生们对于日常学习的诗词名句的背诵能力,后者则是对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的考验。
虽然理论上来说,古诗文名句默写相对更为简单,而古诗词鉴赏难度稍大。但在实际的高,往往恰恰是默写题出错率更高。一些本应轻松拿分的题目,却常常因为小小的笔误而失分,让人扼腕叹息。
根据多年的高考大数据分析,出错的诗词默写往往集中在一些看似简单的诗词名句上。比如“唯见江心秋月白”中的“唯”字写成了“惟”,“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字错写成“长”,以及“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字写错成“樽”等等。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誉为“七律之冠”的诗圣杜甫的经典之作——《登高》,在历年高的出错率居高不下。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晚年之作,也是其七言律诗的集大成之作。诗中四联,每联皆成对,字字句句都是诗家评论的精华。正是这首诗,几乎每年都会在高成为名句默写的考点。
按理来说,每年都考的《登高》,为何还是有很多学生出错呢?原因在于,《登高》这首诗中确实存在很多容易写错的字。比如首联中的“清”字常常被写错成“青”,“回”字也偶有被写错成“徊”;颔联中的“萧萧”常被误写为“潇潇”;颈联中的“常”字则最易被误写为“长”字。这些易混淆的字,都需要学生们平时加强字义的理解和相似字的区别。
尾联虽然没有出现像前三联那样容易混淆的字,但“繁霜鬓”、“潦倒”等笔画复杂的字也需要学生们在默写答题时特别注意,下笔要工整,以免出错。
《登高》这首诗中的易错字确实让杜甫很无奈,但这也提醒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更加细心。只要平时加强练习,理解诗词中的字义,分清相似字,考试时就能够避免出错。
在此祝愿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能够顺利应对古诗词题目,取得好成绩!也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诗词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
推荐阅读:李清照纳兰词李煜仓央嘉措(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