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译文通俗易懂
《凉州词》其一赏析(唐·王之涣)
黄河源头远望如天边白云相连,一片孤独的城堡被万丈高山环抱。
羌族的笛子不必对着杨柳吹奏哀怨的曲调,因为春风无法穿越玉门关的界限。
注释:
该词为《凉州词》的第一首,又名《出塞》。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所配的唱词。此诗描述的是凉州景象,位于唐朝陇右道的凉州,现今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黄河远上”描述了远眺黄河源头的壮丽景象。“孤城”指的是戍守边疆的孤独城堡。“仞”是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约2.3至2.6米。羌笛是羌族乐器,常用来吹奏表达情感。这里的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诗中常以此表达送别之情。玉门关是汉代设置的关卡,因西域玉石输入而得名。
翻译:
壮丽的黄河仿佛从白云之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矗立在高山之中。
没有必要用羌笛吹奏哀伤的《杨柳曲》来埋怨春天的迟到,因为春风无法穿越玉门关的界限。
赏析:
王之涣的这首诗描述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诗歌以苍凉慷慨的笔触,表达了士兵们的苦闷和壮志。虽然诗中流露出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并没有丝毫的颓丧消沉之情。相反,它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诗人的豁达和广阔胸怀。
首句以黄河为背景,勾画出了一幅雄伟的画面。次句描写了塞上的孤城,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羌笛声响起,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引发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折柳送行。士兵们听到这首曲子,内心充满了惆怅和哀怨。诗人却安慰他们说,羌笛不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曲调,因为春风根本无法穿越玉门关。这句话既表达了抱怨之情,又展现了诗人的无奈和深远意涵。春风在这里暗指皇帝的关怀,因为皇帝的关怀无法到达这里,士兵们的处境如此艰难。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皇帝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这首诗苍凉悲壮,虽充满抱怨但并未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意的表达更具张力。其用语委婉精确,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思想感情。作者简介: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才华被当时的人们所广泛认可。他性格豪放不羁,常以剑击歌舞悲壮的诗篇表达自己。他的代表作包括《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