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歌咏明月

宋·苏轼所作

时逢丙辰中秋佳节,沉醉于欢乐直至破晓,此刻已深感醺醺大醉,心之所向促我撰写此篇,亦同时思及弟兄情深之怀念。

何时有明月?醉意中举杯向夜空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中,此刻是哪年哪日。我欲随风而去,回归天际,却又忧虑那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意。起舞间清影,却似在人间更加真实。

月儿转过了的楼阁,低垂于雕花的窗棂之上,为不眠之人投下银辉。不应心怀遗憾,为何偏在离别之时见其圆满?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本就是常态,而月亮的阴晴圆缺更是无法预全其全。但人们皆期盼彼此能长久共存,纵使千里相隔亦共享明月之光。

注释解析:

歌咏明月:词牌名《水调歌头》的起始部分。

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

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

宫阙:古人以望楼指称宫门两侧的建筑。

琼楼玉宇:以美玉堆砌的楼宇,指代神话中的仙宫。

何似:岂能比拟或如何比较。

绮(qǐ)户:指雕刻精美图案的窗户。

何事:为何或什么原因。

婵娟:此处的婵娟为月亮的美称。

译文解读:

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之夜,我沉醉于酒宴之中直至深夜醺醺大醉。此刻我创作了这首诗作,同时回想起我的弟弟子由。

“从何时开始,明月开始照耀人间?”我举杯问向无垠的夜空。“请告诉我那遥远的月宫,今夜是何年何月?”我多么渴望乘风而去寻找我的答案,但又畏惧仙境之中冰冷的空虚。所以我以月光起舞与自己相陪,此时的月光洒满天地如入凡尘般的梦幻。

明亮的月亮温柔地滑过红色的楼阁,又轻轻垂下其光辉于精雕细刻的窗棂之上。它为不眠之人洒下银色的光辉。月亮啊,你无需带着任何遗憾或愁绪,为何总在人们分离之际显得格外圆满?世间的人情世故总是充满了离合悲欢,而月亮的阴晴圆缺更是自古以来难以完美。然而我们仍愿美好的情感长存于人们心中,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共享这轮明亮的月光。

作品欣赏:

胡仔在《茗溪渔隐丛话》中评论:“苏轼的《歌咏明月》一出后,其他的中秋诗词都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