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记忆之火镰子:更换充气打火机火石的详细指南


自从人类掌握了火的运用,取火的方式便多种多样。从最初的钻木取火,到后来的火柴和打火机,再到通过聚焦太阳取火,都是技术进步的见证。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仍有一种古老且独特的取火方式备受青睐,那就是使用火镰子。即使火柴已经普及,打火机也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人仍坚持使用这种古老的取火方法。

这种取火方式并不需要繁多的工具,只需一件具有刚性的铁制品——火镰子,一块能够产生火星的石头——火石,以及用特定材料制成的“硝套”或“火绒”。这种取火方式可以说是火柴的鼻祖,也是打火机的先驱。使用时,只需将硝套放在火石下方,用火镰子进行摩擦撞击,火星便会落在硝套上,从而瞬间点燃。

在农村,老大爷们若想抽旱烟,便会用这古老的取火方式来点燃烟锅。他们借助柔软的草纸卷成的火捻子,点燃后对准火焰轻轻吹一口气,便能蹿出火苗。若要长时间保存火种,只需将火苗吹灭,它便会像香一样缓慢燃烧。

郭少峰是一位退休工人,出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镇柳泉村。他曾在1968年被派往山西省农村参加农业劳动。一天傍晚,他和C伯伯一起到地里浇玉米。在那片名为“爱斜里”的田地中,由于浇地时间较长,伯伯便有机会抽烟。他取出旱烟锅,准备装烟,随后用硝套、火石、火镰取火。但由于硝套可能制作不良或受潮,一开始他们并未成功取到火。整个夜晚,伯伯都在尝试,直到天亮后才终于成功点燃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