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怎么写
从感冒到手术后的恢复阶段,你可能经常被医生告诫要“忌食生冷食物”。其实,这并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伤寒论》等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中早有提及。
生冷食物并非所有人的禁忌,有些人适量摄入反而能获益。对此,《生命》采访了专家,详细解读了生冷食物的范围,并给出了如何根据体质适量食用的建议。
受访专家包括广州中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芳村医院的消化科陈延以及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教授范志红。
专家指出,“生”和“冷”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生食主要指的是未经热处理的食品,如水果、部分蔬菜和生鱼片、生腌、沙拉等。而冷食则主要指的是温度偏低的食物,如冷饮、雪糕以及一些性质属于寒性或凉性的食物,如苦瓜、芥菜、冬瓜等。
虽然生食和冷食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医理论,它们都具有消耗阳气的共性。中医学“补土流派”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应避免生冷食物,以防阳气不能生旺。
在现代医学角度看,经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会让胃肠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造成功能失调,损伤脾胃,引发腹泻等症状,甚至诱发胃病等其他疾病。秋冬季节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忌口生冷食物。能否吃生冷食物与体质有关。例如,小孩、北方人以及在海边生活的人等更容易上火的,更偏爱吃生冷食物。但即使是这些人群,也需要适量食用,过量仍可能引发或加重疾病。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吃生冷食物呢?专家给出了建议:应时而吃,即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及燥邪为患的秋季可以适当食用生冷瓜果蔬菜;凉物热吃,如通过烹饪手段降低食物的凉性。
秋冬季节来临,专家建议多吃三类“温补”食物以御寒。一是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牛羊肉;二是增加钙摄入,乳制品有助于抗寒;三是烹调时加入香辛料,如辣椒、花椒等,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作用。
《生命》提醒大家,吃生冷食物要量体而行,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才是关键。在享受美食的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本期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