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子警示:夜猫动物深夜狂欢背后的肝脏警报
熬夜已经成为了电气时代的神秘仪式。自从黑夜被电灯照亮,蒸汽的轰鸣不再只是白天的号角,也成为了深夜的伴奏。正是信息时代独特的特性,使得熬夜成为了年轻人的标配。互联网如同奔流不息的流水,24小时从未休眠,深夜的热议常常让服务器承受巨大压力,流量狂欢的背后是熬夜造成的红眼眶。
有些人熬夜是因为不愿结束平淡无奇的一天,有些人则是由于白天被工作、孩子和生活占据,只有在夜晚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舍不得入睡。尽管我们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夜晚的静谧和完全放松的感觉却让人难以抗拒。
每次熬夜后的第二天,我们都会精神不振,暗自下决心不再熬夜。当夜幕降临,我们又无法抗拒这一循环。我们的身体很诚实,会如实反馈我们的每一次不良行为。
为了维持生命不息,遵循自然的生物节律是关键。生物节律,也被称为生物钟,是所有生物对自然界昼夜变化的适应行为和生理活动。对于我们地球上的生物来说,一般是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外界的昼夜变化通过视网膜传递至下丘脑,与地球的昼夜节律相协调,使机体的生理行为与自然界保持一致。
肝脏作为机体物质代谢的核心,负责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参与脂质代谢,以及合成胆汁酸进行物质的消化吸收。肝脏还负责合成、分解与代谢蛋白质等功能。
动物实验证实,小鼠在夜晚活动时肝脏会发生变化,具有昼夜节律波动。肝脏的生理活动几乎都会受到生物钟的控制。生物节律的紊乱会导致肝脏新陈代谢及相应功能的紊乱,严重时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我们常说的“熬夜伤肝”,实际上是因为熬夜影响了肝脏的生物节律。
虽然一次熬夜可能带来的身体改变和损伤可以通过及时纠正来修复,但长期的不良睡眠习惯会改变细胞的昼夜节律基因表达,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保障充足的睡眠,遵循正常的生物钟,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在这个兔年,愿你的肝脏健康如初,让“兔”然心情更加美丽动人。
注:本文施阳供稿,乔佳颖编辑,任宏、冯晓刚审稿,参考文献与原文相符(已经过整理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