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岁时朗读mp3
敦煌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描述了月天子作为嫦娥的导师,教授她驭月之术。嫦娥在飞月后因为思念后羿而逐渐消瘦,宋代文人常用月缺来比喻她的消瘦状态。如李商隐的诗句“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便表达了她的思念之苦。
嫦娥的衣着也随月相变化而变化。据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所引用的《淮南子》逸文记载,嫦娥以月亮为镜,用星辰作为发簪装饰自己。在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晦日,她身着素白衣衫;而在满月之夜,即望日,则换上华美的服饰。
“晦”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月尽也”,此时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月光完全隐没。《幼学琼林时序》中也提到“月光都尽谓之晦”。这一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应用,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录日食发生的时间就使用了“晦”这个词。
古人认为晦日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容易招来灾祸,因此衍生出“晦气”一词,意指霉运或不吉之事。唐代流行“送穷”习俗,虽然韩愈的《送穷文》没有直接提到“晦”,但其驱除厄运的仪式多在晦日举行。民间还有“赤豆打晦”等驱邪活动,比如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人们在晦日会抛洒赤豆以辟邪。
如果你对这类知识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幼学琼林》的精彩内容和故事逸闻,就请关注小步千金吧。让我们一起探索和学习,共同感受这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