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题菊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焚香作诗,是古代文人雅集时的一种独特方式。在《红楼梦》的三十七回中,迎春点燃了一支名为“梦甜香”的短香,仅三寸来长,如同灯草般粗细。以此为计时工具,燃尽前未完成诗篇者将受到惩罚。

自古以来,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焚香都有着净气、助思的功用。南宋诗人陆游在读书时,常常在书斋中焚香助读。他的诗句“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便体现了这一点。北宋文豪苏东坡更是钟爱焚香,他在赴海南途中购买檀香,并在其“息轩”中焚香。这不仅仅是为了香气宜人,更是为了静心凝神,寻求创作的灵感。

李清照的词作中,也经常描绘焚香的情景。她的诗词中,香气与情感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古人作诗焚香,不仅仅是为了计时,更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激发创作的灵感。一炷香的功夫,虽然短暂,但红楼诗人们却能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创作出美妙的诗词,可见他们的才情非凡。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古风早已消失。在一次课堂上,教师们决定让学生们体验这种古风。我们点燃了一炷香,模仿古人的方式静静作诗。虽然没有香炉和“梦甜香”,但我们将家里的土香插入茉莉花中,以此代替。这个过程虽然有些附庸风雅,但却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

我们让学生们填写杜鹃花为主题的诗词。在温暖的晨光中,学生们观赏了如朝霞般灿烂的杜鹃花,灵感随着烟香悄悄潜入。这次新颖的拟古游戏催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在“梦甜香”的陪伴下,他们的思维逐渐扩散开来。许多学生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了填词任务,甚至有的刹不住车,在香熄灭后仍然继续创作。


题菊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