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词词组和谓词词组


自然语言是一种在人类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并使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形式。与人工语言相对,自然语言包括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种形式。自然语言是由自然形成的语词符号体系构成,这些符号与它们所表达的意义紧密相连。

语词符号是用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它们通过特定的声音组合(口头语言)或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笔画序列(书面语言)来构成。这些符号所传达的,是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感情。由于自然语言是由自然形成的符号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因此它具有指谓性和交际性的特点。

自然语言的指谓性指的是语言总是指向一定的事物或性质关系,这与自然语言表达和体现思维的职能紧密相关。而自然语言的交际性则体现在语言能够用于社会交流,传达关于客观世界以及主观感情和意志的信息。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指谓性,语言无法表达思想,也就无法发挥其交际作用;没有交际性,语言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传统逻辑或普通逻辑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时,主要依赖于自然语言。它运用各种逻辑形式(如判断形式和推理形式),其中的常项都是用自然语言的相应语词来表达的。自然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精确性对精确研究思维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传统逻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要借助人工制定的符号来更精确地表示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和结构。这也促进了数理逻辑和人工语言的使用。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元语言被用来研究和描述对象语言。当用汉语来研究和描述英语时,英语是对象语言,而汉语就是元语言。对象语言是用来描述外界对象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语言,而元语言则用来谈论对象语言。这种区分是由希尔伯特和塔尔斯基等人提出的。他们指出,为了避免语义封闭性导致的悖论,对象语言不能在自身中讨论其语句的意义或真假,而必须使用元语言来进行讨论。

元语言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语法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在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和逻辑演算的语法有效性时,使用的是语法元语言;而在研究语言的意义或解释时,则使用语义元语言。值得注意的是,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