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里说的什么语言
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璀璨舞台上,“印度电影周”无疑成为了瞩目的焦点。中印电影业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中印电影合作对话”,双方均流露出携手共进的强烈意愿。
国产电影如《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和《我不是神》等,都曾赴印度寻觅拍摄灵感。《我不是神》的导演文牧野在电影制作上追求三合一的理念:娱乐性、社会性与引导性。他认为,尽管国内许多现实题材电影在这三方面有所欠缺,但印度电影却能在揭示现实问题的以温暖和希望作为结尾。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印度著名导演、编剧卡比尔汗分享了他的观影经历与感悟。尽管中印语言不同,但两国电影传统与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观察到,印度观众在欣赏好莱坞电影时会觉得它们是外来文化产品,但在观看中印电影时却常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为两国电影人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不仅拥有庞大的电影市场,电影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印度作为全球第一电影生产大国,每年电影产量接近两千部,拥有多个成熟的影视工业基地,其中孟买的“宝莱坞”尤为耀眼。而的电影市场也日渐壮大,国产片屡次创造票房奇迹。
尽管印度电影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仍然带有神秘色彩,但近年来,《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神秘巨星》等影片在市场上屡创佳绩。最新的引进片《调音师》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实际上,印度电影的受欢迎程度由来已久,许多中老年人仍对上世纪70年代末的《流浪者》记忆犹新。
合拍电影已成为全球趋势,是整合国际资源的最佳方式。尽管与许多已有合拍电影的实践,但中印合拍片尚未问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随着中印电影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华夏电影、创世星影业与印度卡比尔汗电影公司达成共识,共同打造《阿辛哥的奇妙之旅》。这标志着中印电影合作的步伐已经开始。期待两国电影人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影视作品,早日为世界呈现中印合璧的电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