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
古学,家长需要为孩子准备哪些费用?
作者:倪方六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现代的学生家长们需要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一笔费用。其实在古代,家长们也需要为孩子上学准备一笔费用,那么这笔费用包括哪些呢?
必须要考虑的是给老师的“束脩”。这是学生为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而赠送的一种礼物或酬金,类似于现代的学费。据史载,“束脩”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普及,因此他对学生说:“只要送我十条干肉,我你。”后来,“束脩”便成了学费的代称。在古代,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公办的“官学”都不收学费,但民办的“私学”还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充教学经费,提高老师的待遇。
除了“束脩”,古代家长还需要为孩子准备路费。如果去外地读书,就需要一笔“盘缠”。东汉时,王阜到犍为县求学,就取了钱和布作为盘缠。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但家长又望子成龙心切,想让孩子上学,那么还需要准备一笔钱来买学籍。在清朝,有一种“纳捐制度”,通过向捐银纳粮,就能获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名额。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恐怕难以承受。
除了以上费用,古代家长还可能为孩子在外地求学而购置房产,类似于现代的“学区房”。这种做法在古代也有,尤其是当家长听说有学习尖子在同一地区求学时,他们会在附近购置房产,以便孩子能更方便地学习和请教。
古代家长为孩子上学准备的费用虽然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教育都是一项重要的投资,值得每个家长为之付出。
说明:本文作者倪方六所撰写的文章主要围绕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等领域。除特别注明外,文章均为倪方六原创,版权归其所有。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的微号为:jsnjn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