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虫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1】深入了解介壳虫的危害特点

介壳虫,被誉为“五小害虫”之首,因其隐藏在厚厚的蜡质层下,防治工作极为困难。在园林中,介壳虫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要想有效防治,首先需深入了解介壳虫的特点。本期我们将通过高清图谱,带大家识别10种常见介壳虫的危害。

【2】常见介壳虫简介及危害特点

1. 草履蚧:若虫在2月下旬开始上树,3月中旬达到危害盛期,4月份危害最为严重。

2. 白蜡蚧:每年3-4月份产卵,4-8月份是危害盛期,5-6月为幼虫孵化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3. 紫薇绒蚧:每年发生2-4代,危害期为3-10月份。6月上旬至7月中旬、8月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是最佳防治时期。

4. 日本龟蜡蚧:3-4月开始危害,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5. 桑白蚧: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两代,3月底4月初开始危害,6、7、8月份危害严重。

6. 球坚蚧:每年3月开始危害,10月中旬开始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危害最严重。

7. 吹绵蚧: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全年均可发现成虫和若虫,一般在6-10月间若虫发生较多。

8. 角蜡蚧:每年发生一代,初孵若虫会在枝上固着为害。

9. 日本纽绵蚧:3月初开始活动,3月下旬虫体,4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末若虫开始孵化。

10. 矢尖蚧: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同,矢尖蚧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繁殖快,有多个危害高峰。

【3】介壳虫防治难点解析

介壳虫的防治之所以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虫体外部的蜡质层使普通剂无法直接接触虫体;

2. 高毒农的滥用导致天敌数量减少;

3. 介壳虫与寄主植物关系复杂,多数介壳虫为多食性;

4.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如发生漏喷,后期会迅速繁殖。

【4】针对不同时期的介壳虫采取相应措施

1. 在介壳虫发生前或初期,可使用淇林根除蚧进行根施防治,持效期长达6-8个月。

2. 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盛发期的关键时期,使用淇林齐伐或罢蚧进行喷雾防治。

3. 在秋冬季节,结合整形修剪,清除带虫枝条,集中销毁,并使用清园物如淇林名地康,以减少第二年虫口基数。

4. 日常管理上,要增加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重视综合防治措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