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物访谈录范文2000字


【我与光明日报的深厚情缘】

我有两件亲身经历,使我对光明日报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一是,我在二三十年前阅读西方文学史时,发现了东西方文学巨匠的惊人同步。曹雪芹在昏暗油灯下撰写《红楼梦》的西方的卢梭也在用鹅毛笔创作出惊世骇俗的《忏悔录》。我在深入研究后,撰写了《从曹雪芹与卢梭说到林黛玉与简·爱》,寄给光明日报后很快在1996年3月14日得以发表,并置于显著位置。这篇文章引起了同事和远方朋友的热烈反响,每每回忆此事,我深感感激和欣慰。

二是,我在研究言语交际时,从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中抽绎出交际规则。我发现这些对话不仅紧扣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文化素养,还与言语目的、听话人和语境密切相关。在分析了一百个案例后,我撰写了《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对话艺术》。当我准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时,编辑提议以访谈的形式推出,这让我倍感荣幸。之后,《新书访谈录》中的《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对话艺术》介绍了我的著作《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使我的书受到了更多读者的关注。每次当我坐在一堆堆的书前签名时,我都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编辑们。

这两件事让我对光明日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广阔胸怀和真诚相待让我深受感动。每当我有所感悟,都会乐于将我的文章投给光明日报。无论是关于新语言文字事业的思考,还是关于语言生活中词语的变迁,或是关于词语标点使用的问题等,都得到了报社语言学者张巨龄先生的鼓励和支持。我的一些散文随笔也偶见于报端,例如《怀想一座花园》和《古代精美短文的“三个诀窍”》。

多年的接触让我发现光明日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规范。我曾受邀到光明日报社讲解标点用法,看到报社从上到下的重视态度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他们提问热烈活跃,对我提出的差错非常重视,并承诺会迅速改正。二是勇于进取,敢做先行者。光明日报的历史充满了创新和领先的事例,例如率先实行横排、发表具有震撼力的文章等。这些都让我对这份报纸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我对光明日报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报社约稿,我总是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优先完成报纸的任务。还有一个独特的渊源让我与光明日报紧密相连——我的中学时代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作文。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写作的力量和喜悦。这些年来,一版上时不时出现的“小文章”新颖活泼,反映出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展望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传统文化新观察和文化生活新样态的精彩文章。我也会积极创作,为报纸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光明日报这位老朋友给我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作者:杜永道,原《语言文字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