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最高的山峰种子基岩版


第35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于3月12日乘坐“雪龙”船安全返回上海。考察队在南极严酷的环境中展现了顽强的毅力,成功克服了“雪龙”船遭遇冰山挑战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与综合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次考察队由349人组成,涵盖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以及罗斯海新站等多个考察点。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历经艰险,先后四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超过3万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在的科学考察方面,长城站进行了生态环境、冰川及气象等方面的监测,并升级了台,建设了海洋雷达潮位观测系统,同时采集了大量科学样品。考察队还开展了极地立法调研等社会科学项目。

中山站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我国首台极区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机房建设完成并成功调试安装,试运行期间获取了大量有效数据。我国首次在极地获取了冰下基岩岩心样品,并开展了探空观测、鸟类活动监测、陨石与宇宙尘收集等考察项目。

内陆考察队在中山站至昆仑站的断面进行了冰雪观测,获取了浅冰芯、雪坑冰雪采样等数据。考察队还完成了天文望远镜的安装调试、自动气象站及太阳望远镜的维护更新等任务。协助“极地预报年”在昆仑站区布放探空气球,并在指定区域架设自动气象站。东南极冰盖的遥感观测也完成了多条科考测线,覆盖了多个重要区域,获取了高质量的航空冰雷达等数据。

罗斯海新站主要进行了保护区选划调查,获得了大量样品和观测数据。南大洋考察队在西风带海域成功布放了我国首套监测浮标,并经历了恶劣海况的考验。还在多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并在罗斯海近岸海域和阿蒙森海海域获取了相关数据和样品。

在综合保障方面,考察队成功运输了大量物资,并完成了多个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泰山站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设,建立了多个系统;昆仑站对深冰芯钻探设备进行了维护;罗斯海新站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南极考察队的卓越能力和专业素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