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连不上热点怎么回事


CFan曾在《笔记本与手机散热:热管与铜片的选择》一文中详细探讨了热管散热相较于传统铜片散热的优势。而今,让我们再次聚焦,来探讨一下基于热管技术进化的新产品——VC均热板。

小米10系列便以超大面积的VC均热板为特色。

新兴起的VC均温板技术

尽管热管技术因其高效散热特性在笔记本和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广受欢迎,但随着设备日益轻薄化,内部空间的限制使得热管的安置变得困难。

业内开始寻求导热效率更高的散热部件,VC(Vapor Chamber)均热板便应运而生。它在笔记本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雷蛇灵刃系列,通过覆盖整机的VC均热板,将CPU、GPU等部件的热量迅速传导并散发。

联想的拯救者Y9000X轻薄本也采用了VC均热板技术。这款15.6英寸的笔记本在轻薄的机身内搭载了高性能处理器,并引入了新一代TSI Pro霜刃散热系统,其中的核心部分便是VC均热板。

在智能手机领域,VC均热板同样受到青睐。许多高端手机如iQOO Pro 5G版、OPPO Reno Ace等都采用了VC均热板技术,以替代传统的热管散热。

VC均热板的散热原理

VC均热板作为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新型散热方式,同样属于相变导热的代表。它由纯铜打造,内部密封且中空,并填充有冷凝液。其形态相较于热管更为扁平、宽广,呈现出“片状”结构。

VC均热板的工作原理与热管有相似之处,都包括传导、蒸发、对流和凝固四个步骤。热量从源传导至VC均热板的蒸发端,冷凝液吸收热量并转化为蒸汽,带走大量热能。蒸汽通过扩散到达冷凝端,遇冷迅速凝结并释放热能,液体利用毛细作用回流至蒸发端,形成一个循环。

与热管的差异

热管和VC均热板在内部传导方式上有所不同。热管由于受形态限制,热量传导主要在左右两个方向进行。而VC均热板得益于其“片状”结构,热量可以向多个水平方向传导,具有更高的冷凝效率。VC均热板与热源及散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表面温度更加均匀。

混合应用趋势

尽管VC均热板成本较高,难以在笔记本领域迅速普及,但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已呈现出广泛应用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手机和PC领域出现了热管和VC均热板混搭的案例。如华硕ROG2 Phone便将热管和VC均热板结合,构成豪华的散热模块。在PC领域,这种混合应用常见于CPU散热器,实现了均热板与热管的无缝结合,最大化地发挥了导热效能。

VC均热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导热单元,具有减少热点、实现芯片下等温性等优点,更加符合当前笔记本和智能手机轻薄化、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