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半林中打一字原因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此次展览将展出近三百年来54位英国杰出风景画家的71幅杰作(展期至8月5日)。
针对此次展览,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艺术评论人及策展人沈奇岚女士撰写了一篇题为《风景与艺术的交融——当代艺术家眼中的风景新解》的文章。她认为,当代艺术家对待风景的态度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尤其是在一些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眼中,风景被视为一种创作材料,而不同的材料都可以成为风景,这种观念拓宽了风景与艺术家关系的边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与风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当代艺术家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强大的创作能力,他们在艺术边界不断被拓宽的领域中进行创作,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大地景观、大型装置艺术以及建筑本身,都逐渐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范畴。
文章提到的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英国,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都在对“风景”一词进行重新定义。在全球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他们共同分享了关于风景画的成长历史和学科基础。以国籍来区分他们的创作并不合理。在当代语境中,一个艺术家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才是真正定义艺术家的范畴和来源。
例如,大卫·霍克尼仍然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创作,但他的思考范畴已经超越了风景画的范畴。他与风景的关系可以通过他给友人的短信来解释:“下午我会把今天的黎明发给你。”尽管他在创作上突破了画框的限制,在iPhone和iPad上进行创作,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风景本身的思考。这是数码时代为风景画带来的新可能性。
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风景”可以是创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创作的素材。由于当代艺术对艺术边界的探索与拓宽,艺术家经常需要处理绘画之外的问题,因此风景往往不是创作的起点或终点。比如大地艺术家,他们最终创作的作品并非风景本身,而是人与自然的新关系在风景中的体现。但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必须在风景中进行,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文章以大卫·霍克尼为例,介绍了他是如何将的散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突破了风景画的传统边界。他的创作让时间凝固或对时间进行剪辑和改变,为风景画注入了新的维度。他的作品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色,更是对“自然之无限”的重新诠释和呈现。
通过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家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与风景的新关系。他们的创作让我们对风景和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语境中风景画的新可能性。这些艺术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风景与艺术之间的无尽关系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