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浣溪沙》已拆秋千不奈闲


晏殊(公元991年-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时期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他不仅是当时该地的第一位宰相,还是宋仁宗赵祯的授业老师。许多著名文人如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和欧阳修都出自他的门下。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一曲新词与酒共舞,回忆起昔日相似的情景,让他深深感到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界的轮回。对于消逝的美景,词人情深无奈,只能独自在庭园里徘徊沉思。

《蝶恋花》这首词以菊兰为喻,描绘出离别的哀愁与孤寂之情。词人笔下的景物渲染出离恨之情的浓厚氛围,传达了深深的内心情感。随后的高楼眺望只见到无尽的凋零和遥远的天涯路,给心上人的信不知寄向何方。整首词融汇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呈现出离别的凄凉和迷茫。

《喜迁莺》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在送别友人时借花柳衬托离情。尽管面临分别,词人仍坚信他们会再次相逢。词中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透露出词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即宦海如梦,名利应轻看淡。

《踏莎行》是一首描绘离别与相思之情的词作。晏殊被称为“太平宰相”和“富贵词人”,他在家中招待客人时常常以歌乐助兴。这首词中,主人公后悔当初没有与心爱的人同去,如今山高水远音信全无,只能登高远望以解相思之苦。整首词通过写景写情,表达了离别、相思、懊悔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离别氛围和深深的情感表达。

晏殊的词作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生感悟。他的词作不仅令人感受到美的享受,更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