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雍垂增大是怎么回事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脊髓内空洞的形成和胶质增生。从观察,脊髓比正常状态更为膨隆,切面可见内含浆液的空洞。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空洞边缘胶质细胞增生,发生变性。对于这样一种具有相当危害的疾病,了解相关知识显得尤为必要。接下来,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脊柱外科的李维授为我们详细解析。
脊髓空洞症主要表现为脊髓内单个或多个空洞的形成,这些空洞通常位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这些空洞会首先损害一侧的后角,然后逐渐扩大,邻近如前角、锥体束和后索等,并可能向上或向下蔓延,影响延髓或腰髓。临床表现包括节段性分布的分离觉障碍、肌肉萎缩性瘫痪和营养障碍等。
关于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有以下三种主要学说:
1. 先天发育异常:此病常并发其他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等,且常有家族发病倾向,因此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
2. 脑脊液动力异常:脊髓空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认识,但临床中常观察到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尤其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这种病症导致脑脊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脊髓受损。脊髓损伤、等也可能引起脊髓空洞的形成。
3. 血液循环异常:脊髓的血液特循环出现问题,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脊髓内的缺血、坏死、液化,最终形成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的形成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综合征,不同情况下并非单一原因造成。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通常逐渐显现并加重。患者可能因为疼痛、上肢和躯干的麻木感、上肢无力、肌肉萎缩或动作不灵活等原因就医。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起病症状:常常表现为一侧的颈肩部和上肢的麻木、疼痛、肌力减弱和头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持续多年,对痛觉和温度觉丧失,以致于手部烫伤或烧伤无知觉。还可能表现为下肢的僵硬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等。
2. 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的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可能伴有颈、肩、背或上肢的疼痛。部分患者下肢也有感觉异常。
3. 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的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无法伸直,呈现爪形手。同时可能伴有颈、肩、臂部的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如果不进行治疗或症状持续进展,晚期可能导致瘫痪。
4. 营养障碍:如早期出现一侧肢体和躯干的皮肤干燥少汗,中期可能出现脊柱、上肢关节变形,晚期则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青年人多见、病程缓慢且进行性加重的单侧或双侧节段性分离觉障碍、肌肉萎缩无力和营养障碍等典型表现,再加上磁共振(MRI)、CT以及X线平片等检查,通常可以确诊。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营养物的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空洞会缩小,但后期可能会出现空洞增大和症状加重的情况。
李维授强调,了解脊髓空洞症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脊柱外科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疏忽或轻视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