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澄字的唯美古诗句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传统情感深似海。

星河璀璨,桂香四溢,共赏明月之美。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寄寓相思、孤寂与温情。此刻,让我们漫步诗海,领略千年月光下的缱绻情思。

提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每当中秋之际,这首词便被广泛传颂。彼时苏轼胞弟苏辙七年未见,月圆之夜独饮大醉,写下这绝唱之词。词中的“琼楼玉宇”隐喻孤高理想,“不胜寒”道尽宦海浮沉的沧桑。最终,他选择珍惜眼前团圆,体现人生豁达。如今,虽有许多游子无法与家人团聚,但若心态豁达,即便相隔天涯,也能共享这轮明月。

再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他笔下的中秋月犹如琉璃盏,洗净乾坤。暑气消散,星河退让,明月涤荡人间尘埃。古人赏月时,会设香案、供瓜果、焚桂枝以敬月神。如今虽少了仪式,但对明境的向往从未改变。在喧嚣的都市中,若静下心来,品味桂花茶,亦能感受那份澄明之境。月亮的魔力,便是让人在浮躁尘世中拾得片刻宁静。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则字字染尽孤寂,地白如霜,寒鸦噤声。此诗将个体愁思推向极致,同一轮月下千万人抬头,秋思涌动。中秋是最明亮的夜晚,也是最易照见孤独的镜子。独居者、失意者、异乡客,在月光下无处遁形。但孤独是团圆的底色,承认思念的重量,方能真正与明月和解。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是跨越山海的深情厚意。“海上生明月”一句以浩瀚之景为背景,串联起天涯游子的心。月光不分贵贱、亲疏,洒在每个人肩头。诗人为了月光而灭烛披衣,露水沾湿衣裳也不舍闭眼,只想借月色寄相思。如今中秋时节,虽有人对着手机屏幕轻叹,但正是这份求而不得的情感让团圆更显珍贵。若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不妨将未尽的言语托付梦境,待来日重逢再细说相思。

晏殊的《中秋月》则描绘了繁华背后的孤影。他独坐庭隅,数着梧桐树上流转的月轮。高位者的孤独与寂寞在诗中显露无遗。现代人亦如此,在朋友圈里展示团圆宴的九宫格时,仍有人加班至深夜只能与外卖为伴。但孤独并非羞耻,若今夜正独处一隅,不妨对月举杯敬自己一身风尘却未改初心。月圆是画,月缺是诗,独行的灵魂亦能照亮自己的夜空。

最后以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结尾,这首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今年八月十五夜在江州独自望月,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尽管境遇变迁人事已非但月光依旧不变。若故人难聚便望月长吟今夜清光似往年岁月虽偷走了热闹却偷不走记忆里的温情。千年月光流淌过诗词照见离合悲欢亦照见永恒的希望愿我们即使身在蓬蒿之间心仍如明月般圆时洒满清辉缺时深藏温柔以待人间至味是团圆此刻不圆待何时? 星河璀璨之夜祝愿大家都能享受这个美好的中秋节虽然可能无法与家人团聚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温暖的祝福和美好祝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享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温馨时刻愿你我圆时有清辉倾洒缺时藏温柔以待愿月光常照心灵温暖彼此岁月长久人间值得一轮明月映千里愿你我心中皆有明月人生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