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为什么读gai


何处可采蘋?南涧之滨是佳处。何处寻藻草?行潦之间寻得到。

以何盛?竹筐与筥篓皆可用。烹煮之器何选?锜与釜皆适宜。

祭祀何处行?宗室门前是奠处。谁人主祭事?适龄少女任此职。

关于注释:

前文曾探讨湘字,意为烹煮,与二字同源,古今通用,亦有通假字之意。关于尸位,虽传统注释将其理解为祭祀中的灵媒,但我持另一种观点:或许真有活人祭祀的存在,历史上不乏此类献祭,祈求丰收与平安。

接下来,我们细谈次要的字眼:

1.关于“齐季女”,各家注解分歧甚大。有人将其解读为齐国某女,或沐浴斋戒后的少女。我认为这两种解读都存疑。这首诗与《采蘩》篇同样带有悲剧色彩,因此这位少女很可能并非待嫁或担任灵媒的角色。我推测,“齐季”指的是荠菜的季节,即春季,特别是早春。荠菜开花的季节在三月,而诗中可能以荠季女比喻年幼的儿童,而非少女。我之所以将“齐”与“荠”等同,是因为甲骨文中的“齐”字与荠菜花的形象非常相似,且荠菜开花的情景十分整齐。

2.关于“筥”,金文时代的一个异体字与其形状相符,从虎、从卤、从月,像是一种带盖的圆筒型竹筐。我赞同其是一种圆筒型竹筐的注释,但也可能是一种南阳方言中的器物,带有把柄,可挂起以防猫儿偷吃。

3.关于“锜及釜”,传统注释将锜解读为一种三角的青铜烹具,但我持不同意见。我认为锜与鬲有关联,古音相近。鬲为新石器时代的陶鬲,圆口、三足为空,与鼎有所区别。锜可能从“奇”字衍生,有倾斜之义。青铜鬲的形状偏斜,与锜的特点相符。我推测锜在古代可能指的是一种倾斜的烹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