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作舟的三个解释是什么


编者按:随着高考的钟声再次敲响,十二年的辛勤付出即将迎来检验的时刻。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份,毕业生们怀揣梦想,踏上人生的新征途。澎湃评论连续第六年邀请评论员和大学生们共同撰写高考作文,为即将步入考场的千万学子加油鼓劲。

北京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关于“学习今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历来重视学习,的学者留下了无数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犹如夜空中璀璨的群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其中,荀子在《劝学》中的一句话“学不可以已”,我倍感认同。

“学不可以已”,意味着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追求功利。正如常见的对联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要为这副对联注入新的解读:学习并非一定意味着苦难与疲惫。

从实用的视角出发,学习可能看似是一件艰苦的任务,很多人为了将来的回报而刻苦攻读。但当回报不尽如人意时,便有人转而信奉“读书无用论”。这是对学习的深深误解。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培根的名言。这种力量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塑造我们独特的灵魂,而不仅仅在于功利性的追求。

学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本身。当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学习时,我们会发现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只有超越实用的束缚,我们才能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与灵魂的放飞。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全民的责任和使命。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被写入工作报告,体现了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关乎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民行动。在这个尊重知识、崇尚知识的社会里,终身学习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它不受年龄的限制。

高考只是人生长路的一个休止符。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和能力。让我们继续在学习中放飞灵魂,迎接未来的星辰大海。学无止境,不可以已。

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我想对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说:加油!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祝愿你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要记住,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脚步。

责任编辑:王磊 插图:乐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