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


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感怀词。

序中记述了创作的时间和地点,腊月二十四夜,南方的冬春之交,苏轼在泗州古城与友人一同前往南山游玩。那时,他坐在淮水之畔,品味着雪沫乳花般的香茶,品尝着蓼茸蒿笋的春盘美食。相较于他在黄州的日子,这段时光显然更加闲适和安逸。他对归隐宜兴的东坡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种淡泊、闲适、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

假若你有自由身,可以随心去见你想见的人,去欣赏你喜欢的风景,享用美食,品尝香茗。对于许多未能拥有自由身的人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苏轼在这次游历中,递交辞职报告后获得了自由身。他乘坐一叶扁舟,不再受束缚,畅游在广阔的世界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旅程。正因如此,他的心中萌生出“清欢”之感,只有在摆脱世俗名利之后,才能真正回归淡泊清欢的生活状态。

“清欢”是苏轼人生哲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代表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它涵盖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词的上阕描绘了清晨的景色:细雨斜风、淡烟疏柳、清澈的淮水,这些都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加妩媚。细细品味这些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淡然的情感流转其中。一切清浅的、清淡的、柔和的、细腻的,都让人感觉更加舒适自在。

这种淡淡的欢愉无需大喜,只需内心满足即可。正如人生不必追求大富大贵,平安健康便已足够。看淡一切,人生便会多一份坦然与豁达,多一份释然与自由。正如苏轼所描述的茶食之清欢,一壶清茶和一盘春蔬便足以让人间充满滋味。而人与人的情感相处也是如此,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淡淡的喜欢更容易长久相处。

纵观全词,“清欢”贯穿始终。从细细的雨水、微微的寒风到淡淡的茶香和清爽的春蔬,都描绘出一幅清欢的画面。苏轼通过这首感怀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从容于山水、安然于平淡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也学会在人生道路上保持淡然和超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