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余华《活着》经典片段,感受生命不屈的力量
重温余华笔下的《活着》,总能在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残酷的片段中,触摸到生命最坚韧的脉搏。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失去——家破人亡、被抓壮丁、亲人相继离世,命运似乎要将他压垮。然而,在每一次的跌落与沉寂之后,他总能以一种近乎麻木却又无比执着的方式,继续“活着”。
记得他抱着死去的儿子有庆,在田埂上默默流泪,但第二天依然要下地劳作;记得他看着家珍的离世,只是轻轻叹气,然后转身面对下一个日出;记得他牵着凤霞的手,笨拙却温柔地教她读书写字。这些片段没有激昂的呐喊,没有壮丽的诗篇,只有生命在绝境中顽强呼吸的声响。余华用冷静的笔触勾勒出福贵身上那种超越生死的韧性,他活着,不是为了什么宏大的理想,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感受阳光,感受呼吸,感受那些微小的、属于生命的存在。这种不屈的力量,并非来自什么强大的意志,而是生命在承受一切苦难后,最本能、最顽强的延续。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只要一息尚存,就有继续前行的理由,这就是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