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平声还是仄声词
最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名为《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古代书画》的文章,作者详细描述了明代张瑞图的书法立轴。其中录下了张瑞图的行草书七律全文。我在读到其中一句“松梦向晚若为容”时,对“松梦”二字的含义产生了疑问。这两个字是否遵循了古代的诗词格律,作为书法大家,这似乎不太可能。再加上第七句“坐种万缘寂”,也令我困惑不已。
于是,我借助网络查看张瑞图的书法原作,发现原迹中的字被印得太小,难以辨识。但当我仔细查看时,发现“松梦”实际上是“松萝”的简写,这才使句子意义明确,同时也符合诗词的格律。至于第七句中的“坐种”,其实是“坐稳”的草书,而非“坐种”。
解开疑惑后,我惊讶地发现,网上所有关于张瑞图这张书法的翻录,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录成了“松梦”和“坐种”。我认为,这肯定是第一位翻录者出现了错误,后面的翻录者没有仔细核对原件,而是盲目跟从。
对于翻录工作,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位翻录者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于难以辨识的字迹,应该向专家请教或进行多方考证,确保字文的准确性。后续的翻录者应该对比原件鉴别前人的翻录是否准确,不能盲目跟从,。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网络上的信息并非完全可靠,我们在引用或参考时必须具备追根究底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学问必须脚踏实地,即使是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借鉴,也应持谨慎态度。对于诗词书画的探讨,作者必须精通相关艺术,如果不精通,也应该多方请益,以免出现失误。只有真正融会贯通,才能写出经得起检验的文章。
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做到文化自信,就必须在每一步的承传中都踏实努力。《光明日报》(2019年6月9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