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从哪里学起
徐悲鸿与齐白石对《芥子园画谱》的不同看法
——深度解析与评价
作者:甘正气
的两位著名美术大师齐白石和徐悲鸿,都对《芥子园画谱》有着独特的看法。近日研读他们的作品,发现他们对这部画谱的态度截然不同,十分有趣,值得深入探讨。
在齐白石的自传《齐白石真迹》(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中,白石老人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年轻时发现《芥子园画谱》的激动心情。他提到:“在我二十岁那年,偶然在一主顾家中看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虽然有些残缺不全,但我被其中的绘画技法深深吸引。我意识到我以前画的画实在需要改进,于是决定从头学起。”白石老人甚至借来了画谱,用工资买来了薄竹纸、颜料和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后,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他花了半年的时间,将整部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进行了复刻。从此,他的木雕作品就以《芥子园画谱》为基础。可见齐白石对这部画谱的推崇与喜爱。
徐悲鸿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一文中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徐悲鸿批评《芥子园画谱》为“划时代之杰作”,并认为它“断送了绘画”。他在文章中反讽这部画谱的便利性导致了学画者的肤浅和附庸风雅,使得真正的绘画艺术被忽视。在徐悲鸿看来,《芥子园画谱》扼杀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山水一门受影响,整个绘画界也受到了冲击。他认为很多学画者只是照着画谱模仿,没有真正去观察真实的事物,这导致他们的绘画技艺无法提高。
我们也需要客观地看待《芥子园画谱》的作用。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画谱作为学画者的启蒙书籍,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能提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为学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学画者也需要去观察真实的事物,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绘画技艺。
齐白石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依赖画谱,但他并没有停止创新和突破。他感谢画谱让他迅速掌握了绘画基本功,为他的创新提供了台阶。他也意识到画谱上的画法并不是应有尽有,这为他的想象力留下了空间,为他的创新留下了余地。
《芥子园画谱》并非一无是处,它对于学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启蒙书籍。如何正确使用它,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作,才是每一位学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