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南京四月的春天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小朋友,看到窗外繁茂的春天,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涌现出许多描绘春天的成语呢?
首先让我脑海中浮现的成语是“春风得意”。万物复苏,桃花盛开,和煦的春风拂过脸颊,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听到这个词,心情便也随之愉悦起来。这个成语背后其实有一个与科举考试有关的故事。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唐朝诗人孟郊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登科后》。这首诗是孟郊在46岁终于考上进士后写的。对于小朋友来说,46岁才考上进士是不是觉得年龄有些大了呢?但实际上,在唐朝,这个年龄并不算晚。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而进士科则更注重文学造诣和治理的策略。进士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人可能一生都无法达成这个目标。孟郊能够在46岁考上进士,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他写下了《登科后》这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这首《登科后》让我们了解到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现在,“春风得意”常用来形容处境顺利,事业如意时的喜悦心情;“走马观花”则形容心情轻松愉快,浏览景色时匆匆忙忙。
孟郊的成功离不开他母亲的鼓励和支持。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再回到孟郊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这首诗并不是孟郊出远门时写的,而是在江苏溧阳县迎接母亲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母亲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而我们对母亲的回报,却如同春风中的小草,无论如何也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情。
小朋友,我们通过孟郊的《登科后》和《游子吟》这两首诗,了解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和寸草春晖。这两首诗传达了不同的情感。在写作文时,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下期课程,我们将聚焦于“人面桃花与《题都城南庄》”,带大家一同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意境与情感表达。
作者:(莫愁•家庭教育主编),从事科学家教理念传播工作20余年,开发了多个育儿课件,并在江苏省妇联Women+“在你身边”云平台开辟了“王主编说”栏目。
编辑:巴恬恬,校对:张秀格,审核:黄妍虹。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的课程。莫愁大观园,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