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


在现今的汽车市场中,超过八成的车型都搭载了增压技术,尤其是涡轮增压车型占主导地位。那么,为何机械增压车型日渐稀少,甚至有被淘汰的趋势呢?

回顾汽车发动机的增压历程,除了广为人知的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外,还有许多已被市场淘汰的增压方式,如气波增压和惯性增压等。这些早期的增压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逐渐被市场淘汰。而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则经过竞争,最终涡轮增压技术胜出。

那么,机械增压有何优点呢?为何仍有一些车型坚持使用机械增压技术?机械增压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无延迟性。与涡轮增压相比,其没有涡轮介入的反应时间,从而避免了动力输出时的顿挫感。这是因为它与发动机直接硬性连接,只要发动机开始运转,机械增压即刻工作,为车辆提供平稳、连续的动力输出。

相反,涡轮增压则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即涡轮迟滞。尽管现代技术已采用小惯量涡轮等方法来缓解这一问题,但终究无法完全解决。涡轮增压与发动机并非硬性连接,其工作需依赖汽车尾气的推动,因此存在反应时间,这在驾驶体验上可能产生动力输出的停顿感。

除了上述优点外,机械增压的工作环境相对更为优异。与涡轮增压需借助高温高压的尾气工作不同,机械增压的工作环境更接近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耐用性。

尽管机械增压拥有诸多优势,最终仍未能抵挡涡轮增压的普及趋势。这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械增压对车辆的空间体积有一定要求,其结构相对庞大,且制造成本较高。它对发动机排量也有要求,通常仅适用于较大排量的发动机,如3.0L自吸发动机。

在车辆低转速行驶时,若排量较小,机械增压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影响车辆性能和油耗表现。受到环保的影响,现代汽车的排量趋势是越来越小,符合安装机械增压的车型日益减少。

从技术潜力角度看,机械增压亦不及涡轮增压。涡轮增压利用尾气推动涡轮工作,其转速可高达每分钟数十万转,工作温度更可达900度甚至更高。相比之下,机械增压的转速则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因素也对机械增压的普及起到关键作用。随着节能减排的趋势日益明显,留给机械增压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小。尽管机械增压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最终仍难以抵挡涡轮增压的普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