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在初中教科书中,对比喻和比拟的阐释为:“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两者之间有主有从;而比拟则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处理,使两者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只是对它们区别的概括性描述,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概念差异:比喻,其实就是打比方,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喻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可以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相比之下,比拟则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将物当作人来写,或者将人当作物来写,抑或将甲物当作乙物来描绘。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化是将事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而拟物化则是将人或甲物描述成乙物的形态或动作。

(二)作用与性质不同:比喻的核心在于找寻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通过相似点来建立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更具体地理解事物。而比拟则是利用事物的特性,无论是称谓、动作还是行为等特性,来模拟或“强加”于另一事物上。

具体来说,比拟使得原本较为抽象、不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例如,将无形的真理人格化或形象化。

(三)句式结构差异:比喻句包含本体、喻体和喻词,无论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始终都有喻体存在。而比拟句则主要依靠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拟人还是拟物,比拟句始终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里暗喻了长安街的繁华景象。再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是典型的拟人句,将波浪赋予人的行为和思想。

【1】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出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 正确

B.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军,就住在。”(借代) - 错误(应为直接引语)

C.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暗喻) - 正确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 正确

参考解析:B项错误。该句为直接引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使用了恰当修辞手法的一项:

①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在心头吗?(反问) - 错误(应为设问)

②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比喻) - 正确

③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 - 正确

④许多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借代) - 错误(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或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