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初二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这一年的学习难度会骤然提升,导致许多孩子在学习现了上课听不进去、成绩逐渐下滑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家长们的态度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协助孩子:

要端正孩子的学习心态。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喜欢上学习,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个自立、自信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好坏与个人的自信心息息相关。

要多鼓励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当孩子出现厌学现象时,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满足孩子的自尊心需求。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压力同样重要。初中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业、同伴关系、身体变化等。为了了解孩子的厌学情绪,我们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学习的期望和所承受的压力。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也是关键。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在家中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提供良好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这样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更容易专注于学习。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赏机制也是有效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建立奖赏机制。通过达成目标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孩子的压力来源广泛:

一是校园压力。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分数展开,学生承受的也是分数重于一切的压力。这导致学业竞争更加激烈,压力更大。

二是家庭期望。我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许多家长将自身对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越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心理压力就越大。

三是老师的影响。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评价不妥或不够了解学生,都可能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

四是自我期待。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观念,并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当现实表现未能达到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时,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形成心理压力。

五是同伴关系。在青春期,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受到排斥或不被理解,也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

家长和老师需要多方面考虑孩子的压力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