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尺寸规范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在隔墙板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隔墙板的稳定性、抗震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隔墙板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的布置应遵循一系列规范。

当隔墙长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必须设置构造柱。具体来说,当隔墙长度大于6米时,应合理设置构造柱。在隔墙的长度方向自由端,特别是当隔墙长度超过4米时,也应在端部及中部设置构造柱,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如果隔墙顶端为自由端且长度大于4米,也应设置构造柱。所有这些情况下,构造柱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4米。

在门洞宽度的设置上,也有相应的规范。当门洞宽度不小于800mm时,两侧应设置构造柱。对于其他洞口,当其宽度不小于1200mm时,也应在两侧设置构造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构造柱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这一规范严格遵循了D51/T156-2020等相关标准,并且与图集川2020J146-TJ相匹配。

通过对比新旧规范,不难发现新版规范对构造柱的设置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应设置构造柱的门洞宽度有所调整,由不小于900mm调整为不小于800mm;其他需要设置构造柱的洞口宽度也有所调整,由2500mm调整为1200mm;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也有所提升,由C20调整为C25。

在隔墙板工程中,构造柱属于二次结构,通常需要在隔墙板安装之前完成浇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先浇筑构造柱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构造柱的定位或尺寸出现偏差,可能会不利于隔墙板的安装收口,甚至可能需要局部增加切板,从而增加施工成本。预先浇筑的构造柱还可能存在安装后最后一张隔墙板卡件无法安装的问题。工程中通常采用构造柱后浇的方式,即在隔墙板安装时预留出构造柱的空间,待隔墙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浇筑。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

构造柱的设置对于项目的施工难度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深化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构造柱布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确保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为施工带来便利。这样才能确保隔墙板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