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


自今日起,每日分享一段我深入研究的《论语》段落。对于每句的解读,若您有不同见解,欢迎一同探讨、互相学习。

孔子言道:“研习圣贤之学,时常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当友人从远方来,交流心得,何尝不是一种喜悦?有时,我们的所学并不为他人所知,但心中安然,这不正是君子的风范吗?”

译文:

孔子表示:“当我们学习并不断实践诸位圣贤所留下的智慧,时常思考其深意并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这样的进步不是让人心生欢喜吗?当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我们共同分享近期的所思所得,当朋友认同并付诸实践,进而影响到周围的人,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学习的初衷并非为了让他人知晓,只要我们自身有所得,即使他人不理解,内心也能保持平静,这正体现了君子的修为。”

注解:

学到的知识,只有真正融入生活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才算真正地成为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是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那就如同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一样,对个人成长毫无益处。知而不行与不知无异,唯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便是《大学》中所说的“至知”。

又有子曰:“一个人若能以孝顺对待亲长、友爱兄弟,那么他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就极小。反之,若不常触犯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而偏好制造纷乱,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君子总是致力于事物的根本,当这个根本得以确立,之道自然就会产生。以孝顺和友爱作为行为的基础,这是实践仁道的基本前提。”

译文:

子曰:“做人若能遵循孝道对待父母、友爱对待兄弟,其内心自然会充满和顺与谦逊。而经常触犯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的情况是很少见的。那些不轻易触犯高位者却喜欢制造纷争的人,几乎不存在。君子做事总是致力于事物的根本之处。当这个根本得以稳固,他的行为准则自然会形成。对亲长尽孝、兄弟友爱,这正是在实践仁道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