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扬得意忘形骸的成语大揭秘
扬扬得意忘形骸的成语大揭秘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个超级有意思的成语——"扬扬得意忘形骸"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急,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它讲得明明白白这个成语源自《晋书阮籍传》,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家阮籍醉酒后吐露真言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过分得意时忘乎所以、失去常态的样子咱们平时聊天中,要是看到谁有点太得意忘形了,可能会笑着说:"哎呀,你这人一得势就扬扬得意忘形骸了"这个成语既有贬义,也有中性用法,今天我就带大家深入挖掘一下它的内涵和用法
一、成语的来源与历史演变
说到"扬扬得意忘形骸"的出处,那可得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阮籍说起阮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豪放不羁,才华横溢据《晋书》记载,阮籍 once 在街市上遇到有人丧母,他居然穿着华服、饮酒作乐,旁人不解,他解释说:"我与其哭得像个傻子,不如活得像个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反映了他的真实
这个成语中"扬扬得意"部分,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扬扬,谓得意之貌"孔子在这里评价子张时说,他"扬扬,若无所容"意思是子张得意时神采飞扬,但缺乏内涵而"忘形骸"部分,则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忘我"的境界道家讲究"得意忘形",但这里的"忘形"不是真的忘记自己的身体,而是指精神上的超脱,不受外物束缚
随着历史发展,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用法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常用此成语形容那些春风得意的人比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用"扬扬得意忘形骸",但那种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境界,与成语中"忘形骸"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明清时期,这个成语的用法更加广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那种神采飞扬、的样子,就带有"扬扬得意忘形骸"的意味而《红楼梦》中形容贾宝玉看花时那种出神入化的状态,也暗合了"忘形骸"的意境
二、成语的文化内涵与心理分析
"扬扬得意忘形骸"这个成语,表面上看是形容人过分得意时的状态,实际上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心理意义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了人对"得意"的态度——既欣赏那种成功时的喜悦,又警惕得意忘形带来的负面影响
咱们人讲究"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得意时过分张扬,容易招致嫉妒和反感;而过分内敛,又可能让人觉得缺乏自信所以这个成语既有贬义,也有中性用法比如形容孩子考试得了高分,父母可能会说:"这孩子一考好就扬扬得意忘形骸的,得让他保持谦虚"这里就是贬义用法,提醒孩子不要骄傲
从心理学角度看,"扬扬得意忘形骸"反映了一种典型的情绪反应模式当人取得成功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递质,产生愉悦感如果这种愉悦感过于强烈,人就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职场新人刚升职,可能会过分自信,做出一些冒险决策;或者失恋后过度悲伤,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到:"情绪是身体对环境的反应"当人处于"扬扬得意"的状态时,身体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兴奋、亢奋的状态,这就是"忘形"的生理基础比如我们平时得势时,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眼神发亮,这些都是身体在释放"我很得意"的信号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西方文化更强调"保持冷静"和"情绪管理",认为成功时保持谦逊是一种美德比如在西方职场,即使升职加薪,人们也会保持低调,避免过分张扬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对待"得意"态度上的差异
三、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说到文学作品,"扬扬得意忘形骸"这个成语的运用可是随处可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它来描绘各种得意忘形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先说古典文学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用成语,但那种豪放不羁、得意洋洋的状态,与"扬扬得意忘形骸"如出一辙李白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自信和豪情,这种精神上的"忘形骸",正是他成为"诗仙"的重要原因
再说现当代文学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写阿Q中彩后,那种"优胜记略"的心态,就带有"扬扬得意忘形骸"的意味阿Q每次幻想自己当上老爷后,就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这种心理上的"得意忘形",反映了底层对尊严的渴望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高密东北乡的人们在抗日中表现出的那种原始的生命力,也暗合了"忘形骸"的意境他们为了生存和自由,可以不顾一切、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上的超脱,正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影视作品中更是如此比如电影《疯狂的石头》里,周小伟发现中奖后,那种手忙脚乱、喜出望外又担心被抢的状态,就是"扬扬得意忘形骸"的生动写照而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在创业初期那种既兴奋又焦虑的复杂情绪,也展现了"得意"与"忘形"之间的微妙关系
四、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扬扬得意忘形骸"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咱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得意"和"忘形"的时刻,关键在于如何把握那个度
职场中,"扬扬得意忘形骸"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刚升职的年轻人,可能会过分自信,做出一些冒险决策;或者连续取得业绩的团队,可能会放松警惕,导致失误这时候就需要领导有意识地提醒,保持清醒头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特别强调"胜不骄,败不馁",认为成功时保持警惕是关键
社交场合中,"扬扬得意忘形骸"也常常引发矛盾比如聚会时有人过分炫耀自己的成就,可能会让其他人反感;而有人过分贬低自己,又可能让人觉得不真诚这时候就需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自信,又不能自负
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会过分夸奖,导致孩子产生优越感,反而影响学习比如有个孩子考试得了100分,家长不仅奖励了新玩具,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结果孩子变得过分在意他人评价,一旦考试失利就情绪崩溃这就是典型的"扬扬得意忘形骸"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得意忘形"其实有益身心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习得性乐观》中提到,乐观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会在成功时适度"得意",这种积极情绪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但关键在于把握度,过度得意就会适得其反
五、成语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扬扬得意忘形骸"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庆祝成功,又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
从个人成长角度看,这个成语启示我们要培养"平常心"佛教讲"平常心是道",意思是真正的觉悟在于保持平常心态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要保持谦逊,这样才能持续进步比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即使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这种"不扬扬得意忘形骸"的精神,正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团队管理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