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间”概念下的挑战:小米深圳国际总部因空间限制引发争议新探


深圳后海区域,摩天大楼林立,宛如钢铁森林的壮观景象。小米深圳国际总部却与众不同,它只有13层,高度仅为60米,巧妙地融入了这个繁华都市之中。这座建筑被网友们戏称为“迷你楼”。

在这样一片地标建筑普遍高达数百米的背景下,这种选择看似低调,甚至引发了一些疑问:为何科技巨头如此“矮化”自己的形象?这是对宝贵土地资源的珍视与合理利用,还是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答案或许可以在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小米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找到。这座由ennead设计的“小米魔方”,灵感源于“科技与生命的和谐共生”。它的设计理念犹如一个在地平线上徐徐升起的孔明灯,这个独特的“漂浮的立方体”建筑,以其明亮、轻盈的外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激发了人们探索其背后深意的渴望。

据了解,这座透明的立方体塔楼设计简洁纯粹,与小米的产品美学相得益彰。而裙楼则采用了圆润的架空设计,释放出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上刚下柔”的独特对比。建筑的360度LED幕墙,使得它在深圳湾的夜色中熠熠生辉,化身为一座“数字灯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将首层打造为城市共享空间,实现了与周边体育设施、公园以及商业区的无缝连接。

从北京的小米总部园区,到武汉的小米华中总部、小米集团南京区域总部等,小米的办公建筑都呈现出一种低调、简洁、实用的特征。在这个时代追求高大上的潮流中,小米的这种选择更像是一股清新的泉水。这种看似“反摩天大楼”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是小米企业经营哲学的独特体现。

对于这样的设计理念,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