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最高境界很可怕
曾国藩被誉为理学大师,但其实他的理学著作并不多。他最被人称道的是修身之道,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养生法。通过反省,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以求长寿。这一方法连都效仿。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通过修身达到这一境界的呢?让我们从他的实践来看一看。
一、戒除傲慢
曾国藩在翰林院时,曾因为自己的同乡寥寥无几而心生傲慢。他觉得自己是湖南的精英,应该比别人更高傲一些。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心态会影响自己的修养时,他开始反省并努力改正。每次与人争吵后,他都会详细记录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诫自己必须谦虚,要收敛脾气。第二天,他会向昨天吵架的对象道歉,虽然内心并不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但他认为这是修身的重要一环。
二、戒色
曾国藩和大多数男人一样,也曾为好色所困扰。他遇到时总是目不转睛,甚至同事的老婆也不例外。他明白理学家和王阳明的观点:即使只是心存邪念,也是不对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会刻意去实践,甚至在同事家见到漂亮的小老婆时,会刻意注视对方,然后事后严厉批评自己。他在修身方面非常极端,不仅发誓不看别人的老婆,对自己的老婆也是如此。有一天,他在书房时突然感到燥热,不自觉地跑去和老婆亲近。但事后他深感自责,认为自己的行为如同。
三、戒言行不一
曾国藩在修身过程中也注重戒除言行不一的毛病。理学家认为人应该真诚不欺,不欺骗自己的良知。而曾国藩也意识到“言不由衷”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手腕,但他更强调真诚的重要性。他会反省自己是否真诚,是否在一件事情上马虎。尽管祛除这个缺点很难,因为人人都可能“浮伪”,但曾国藩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祛除这一毛病。他也明白理学家们的要求有时过于偏激,在不违背良知的前提下,善意的谎言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曾国藩通过反省和实践,努力戒除自己的性格缺陷,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他的养生法也是在这种修身之道的基础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