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隐杨花的下一句
《杨叛儿》是李白在金陵创作的一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第163篇。这首诗的理解历来存在多种观点,但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李白与一名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诗中,“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揭示了男子在歌唱,女子在劝酒的场景。这首诗的真正内涵并非如字面所示的那般简单。特别是对于那些坚持儒家传统的士大夫们来说,他们往往误解这首诗的意境,将其解读为青年男女间融洽的感情表现。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单纯。试想,男子唱的是像《杨叛儿》这样含有暧昧情愫的歌曲,女子则不断劝酒直至男子醉倒,这样的行为模式并不符合正常的男女关系。那么,这位女子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呢?她不可能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因为那样的行为在古代社会是无法被接受的。她也不太可能是寡妇,因为寡妇一般需要避免类似的招摇过市的行为。合理的推测是,这位女子是一名女。在唐朝时期,男子宿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尽管外界对这段关系的看法各异,李白笔下的这位女却表现出纯情的特质。男子唱了首歌,她便开始无限憧憬。她问:“何许最关人?”答案是“乌啼白门柳”。她对“乌啼”的理解并非日暮时分的乌鸦苦啼,而是认为乌鸦是最懂报恩、最有情的鸟。白门则被认为是男女欢会的地方。“乌啼白门柳”描绘的情境是情人相聚的地方,一起聆听天下最有情的鸟啼鸣,这简直是人间仙境。
接下来,“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描绘的是乌鸦停止啼鸣,归于柳叶杨花之中,而男子也醉倒在女家中的场景。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将女的情感寓于情境之中,盎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再次借助香和炉的依存关系,营造出“双烟一气”的美妙景象,这是女的美丽愿景,也是全诗总结升华的亮点。君的醉留就像沉香投入炉中,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就像他俩情意交融,凌入云霞。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一位痴情女子,而这也正是诗人希望达到的诗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