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今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数的加减运算。
小数的加减运算,其实与整数的运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整数加减运算在小学二年级、三年级上册时,孩子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基本规则已经深入人心。在学习小数加减时,孩子们并不会感到有太大的认知负担。
尽管理解规则不难,但在实际操作时,孩子们却常常出错。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种题型,我们来一一解析。
首先是小数点对齐的问题。这其中包括纯小数和小数与整数的加减。
纯小数运算,如5.2加3.6或5.8减3.6。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计算完成后,小数点要放在它原来的位置。无论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只需记住一点:小数点对齐。即使是三位小数加减五位小数,也要对齐小数点。然后,小数点后面的数相加减,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加减,该进位进位,该退位退位。
接下来是进位和退位的问题。普通进位和退位就跟我们之前学的整数的加减类似。但是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是很容易出错的,特别是在小数中。在理解了计算规则后,这个难点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和多加小心来解决。
最后还有带量纲的小数加减,更容易出错。例如,1.25厘米加上2.89分米是多少分米?600克加上0.26吨是多少千克?这种题目一般在应用题中,填空题也有涉及。通常不细心的孩子会直接算,但这样很容易出错。这种题型的训练重点不是加减计算,而是量纲的换算以及让孩子看清题目。换算时,孩子需要牢记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比率。在做题时多个心眼儿,看清题目中的要求。
计算小数加减法最重要的一个动作是小数点对齐,必须牢记小数符进制,加减计算跟整数类似。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整数加减小数、连续退位进位、还有带量纲的计算。在这些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正确率在95%以上,基本上这一章就可以掌握了。虽然四年级下的计算并不算难,但关键还是在于练习。没有任何学习的成功是不需要反复练习的,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小数运算,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