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钢筋在梁的哪个位置


关于某钢筋混凝土次梁的设计问题

该次梁具有特定的截面尺寸,宽度为250毫米,高度为600毫米,被支撑在宽度为300毫米的混凝土主梁上。次梁的下部纵筋在边支座的排列及锚固方式如示意图9所示(采用直锚,无弯曲)。已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使用的是HRB400钢筋,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都有明确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环境类别为二b。经过计算,所需的梁底纵向钢筋面积为1450平方毫米,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为200kN。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选择哪种配置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

选项如下:

(A)6根直径为18毫米的HRB400钢筋

(B)5根直径为20毫米的HRB400钢筋

(C)4根直径为22毫米的HRB400钢筋

(D)3根直径为25毫米的HRB400钢筋

答案选择与解析:

解题思路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根据次梁下部的构造钢筋锚固长度推算出钢筋的直径,然后再复核这个直径是否满足其他构造要求。

根据《混规》的相关规定,对于50年设计使用年限和二b环境类别的梁,C30的保护层厚度c设定为最大值(35毫米或钢筋直径d)。我们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一因素。进一步地,《混规》9.2.2条规定了h0的值应为600毫米减去55毫米(as和as'的值),即等于我们的钢筋中心到梁顶部的距离。通过这个值以及给定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种情况下的最小承载需求。再根据这个需求,我们可以确定钢筋的锚固长度至少为12倍的钢筋直径。从这个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钢筋直径的上限值。比较各个选项的钢筋配置面积和计算出的需求面积,我们发现只有选项(C)的钢筋配置面积大于或等于所需面积。(C)选项是一个合适的配置。最后我们再通过复核保证此配置满足其他的构造要求。如《混规》中关于钢筋间距、梁支座范围的钢筋数量以及梁高与钢筋直径的比例等规定,选项(C)都能满足。因此最终选择(C)选项作为答案。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梁下部纵向钢筋构造的规定和要求的熟悉和掌握,因为这是考试的常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