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一般用来形容什么
《千字说文》探秘:天地玄黄与古人的色彩哲学
作者:王诚(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千字文》开篇的“天地玄黄”,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出古人对天地辽阔深远的理解。“天地”代表了古人对空间的认知,“玄黄”则是古人对天地色彩的描绘。在古人的观念中,“玄”是一种泛暗红色调的暖黑色。汉代的许慎在《说文》中解释:“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黄帝,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始祖,被描绘为身穿玄衣黄裳的形象。明代仇英的《帝统万年图》也描绘了黄帝身穿玄色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对颜色的具象描绘,更融入了古人对天地宇宙的抽象理解。尽管古人对色彩有着详细的分类和认知,但具体到实际生活中的色彩认知和描述往往带有主观性。“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古代既可以表示深绿、蓝色,也可以泛指深色,有幽深、玄远的含义。这体现了古人对于天道的深邃高远的理解。汉字的演变也反映了这一点,“玄”在甲、金文中的形态与的特性相关联。
说到“黄”,其甲文构形含义丰富,有学者认为其象征人仰面向天、腹部时的颜色。在农耕文明中,“黄”作为土地的颜色和古代农作物黍、稷的颜色,具有特殊的地位。《说文》中提到,“黄”与田地和光芒有关,它象征着地之色。五行学说中,“黄”被视为“之正色”,代表高贵和吉祥。古代服饰的颜色选择也体现了这一哲学观念,如祭祀时穿的“玄端”和“黄裳”,象征着天玄地黄、天尊地卑的思想。
“天地玄黄”这一组合并非随意,而是源于《周易》的语境。《坤文言》中提到,“天地玄黄”是对阴阳交接互合、天地交泰的描绘。周兴嗣以此为依据,巧妙地编排成“天地玄黄”四字,追求形式美的也表达了更深的意蕴——从具体的天地之色到抽象的天地未分。《易传》中的“龙战于野”象征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和,产生万物生长的环境。从这一角度看,“玄黄”不仅是天地的色彩,更是天地混沌之气的象征,蕴萌发万物的生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