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符号大全,轻松掌握数学基础,从此学习不再难!
作者:宋伟(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在13世纪的莱蒙卢里的《大方法》中,他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由基本观念或简单观念的组合构成的。这些基本观念总共有54个,它们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知识的“大方法”。卢里的这一理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浓缩的亚里士多德推演式科学理论或早期的科学模型。这种浓缩或简化使得卢里的基本观念不仅具有初始词项和记法系统的特征,还成为了一种发现与推演的工具。在随后的17世纪,这种思想得到了理性者的积极响应,“普遍语言”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1629年,笛卡尔在给好友梅森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语法设想,这种语言适用于大多数语言且可以在数小时内掌握。他认为,获取可靠知识的最大秘密在于对所有的思想进行计数、排序或简化为清晰简单的思想。如果人们想要正确解释由简单思想复合而成的所有思想,他们就需要一种易学、易说、易写的普遍语言。这种语言的最大优点在于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其表征的准确性几乎不可能出错。显然,与卢里一样,笛卡尔也认为人类的思想和知识可以由简单观念合成而来,这些简单观念的表征就是清晰且几乎不会出错的“普遍语言”。莱布尼茨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设想,他认为可以制定人类思想的字母表,通过对字母的比较以及由这些字母构成的语词的分析,一切都可以被发现并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类记号可以恰当地谈论我们所有的观念,就像算术中的数字或解析几何中的线段那样清晰、准确和详尽,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记号来谈论所有受推理支配的问题。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思想突出了知识获得和构成中记号和语言因素的重要作用,可以被视为亚里士多德推演式科学理论的浓缩版,是对卢里和笛卡尔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与卢里的54个基本观念和笛卡尔的普遍语言一样,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思想也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
真正在寻求普遍语言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弗雷格和皮亚诺。弗雷格被誉为现代逻辑之父,他对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思想进行了评论,认为尽管实现这一伟大想法的尝试几乎无法完成,但我们仍需要缓慢而坚定地接近这一目标。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朝向普遍语言目标迈出的一步。他认为概念文字是一种针对某些科学目的的手段,既可以作为一种符号记法系统来表征知识,也可以作为一种发现或推演的工具。相比于卢里、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想法,弗雷格的“概念文字”更接近一种超越日常语言和具体科学语言的普遍语言。由于其中不包含任何有内容的基本概念或可独立使用的概念,只包含无内容的语形概念或必须与其他概念结合使用的概念,因此能够成为一种表达纯粹思想的形式语言。通过添加相应的概念和,它可以构成具有直观内容的几何学语言、物理学语言等不同的具体科学语言。弗雷格的“概念文字”被视为对科学或科学知识的一种抽象、符号的、形式的表征、描述或刻画,是一种对科学或科学知识化、演绎化的理想追求。与此皮亚诺提出了一种由拉丁语改造而来的科学交流语言——“无屈折变化的拉丁语”,并用这种语言写作了他的《数学表达式》一书。虽然这一语言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反响,但并未真正实现作为一种能够真正表征、描述或刻画科学或知识的普遍语言的目标。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这种语言虽然能成为一种符号记法系统,但却无法成为发现或推演的工具,而后者是真正的普遍语言不可或缺的要素。
正是数个世纪以来对普遍语言的持续追求,随着弗雷格“概念文字”的产生,一种具有普遍语言传统的一阶逻辑也随之诞生。这正是卢里以来的思想逐步发展和深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