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的方差是多少


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离不开语言、文字和数字的发展。在口语未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依靠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数字的诞生则源自我们对计数的需求。早在人类需要与他人沟通之前,我们就开始数数和记录。据研究,早在37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木棒和石板上留下了用来计数的刻痕。这些简单的刻痕,逐渐发展成了现代的数字系统,再到后来的进位制、代数、几何以及现代数学,这反映了人类大脑的惊人发展。

许多人可能对数学感到畏惧,但这并不奇怪。因为经过几万年的发展,数学知识体系已经相当庞大和复杂,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全面掌握。如果你希望对数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推荐阅读《极简数学史》这本小册子。它的特色在于简洁易懂,每章只有3-5页,并且配有丰富的彩色插图和历史小知识,使得阅读过程生动有趣,非常适合普通读者了解数学的基本面貌。如果你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那么《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它由数学史专家莫里斯克莱因撰写,更为全面和专业。

回想我们小时候学算术的艰难经历,也许已经模糊不清。但其实,人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有了数量多少的概念。然后通过五个手指,我们开始理解1-5对应的物品数量。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跨越,从具体数量的物品到适用于所有物品的独立数字1-5。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逐渐掌握了6-10的计数方法,这时双手成为了我们最直接的计数工具。这一切为学习十进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减法以及九九乘法表。虽然现在幼儿教育非常发达,但在几十年前,这些基础数学知识要到小学二三年级才能学会。这仅仅是我们继承古人智慧的一部分,想象古人几千年前所面临的挑战肯定更加艰巨。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发展最快的地区往往也是人类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例如,在两河地区的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使用六十进制了,而他们仅仅用了七个符号。至今我们仍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六十进制的直观参照物,但我们知道古巴比伦地区在农业和商业方面已经非常发达。与此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印度等古人类早期迁移的地区都涌现出了杰出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泰勒斯、花剌子模以及婆罗摩笈多等。而我们所熟悉的数字也源自印度。古埃及人早已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而古巴比伦人则已经能够解决二次和三次方程。

对于空间的认知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部分。虽然一维到三维的空间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我们生活在四维空间里。我们能够感知时间以及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这就是四维的认知。至于维度N大于4的空间,我们只能依靠推理和想象去理解。降维方法是我们理解高维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给定的时间,你可以观察一个三维物体的剖面,这是一个二维的图像。你还可以在这个面上画一条线,得到一个一维的图像。这个过程经历了三次降维。同样,立体几何问题也常常通过降维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