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有各行的门道的幽默表达


全神贯注和聚精会神,二者虽然都表达了一种专注、集中的状态,但在使用语境上略有不同。全神贯注更强调精神的高度集中,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而聚精会神则更口语化,常用于日常交流。

走进复旦的课堂,一系列的问题如同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同学们热烈讨论,团队式授课、小班制教学、混合式设计……花样繁多的教学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门级一流课程中,体验“成语与文化”之旅。

自2005年起,“成语与文化”课程已经走过了的历程。这门课程主要面向留学生,讲授特有的成语及其蕴含的文化。其诞生源于一份问卷,当时很多留学生表示最想学的是成语。

学习成语可以让学生更地道地说中文,看到更真实的。带着学生们的向往,“成语与文化”课程应运而生,复旦也成为全国首批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之一。从最初的摸索,到逐渐完善的教学体系,再到如今成熟的课程团队,这门课程一路走来,承受着压力,但也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语,课程团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丰富的线上资源、原创的课文……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而且,老师们在设计课程时,会综合考虑常用性、习得难度、文化意义等因素去选择成语,将成语的教学在课文中串联起来,避免散装式、词典式的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真实语境中体会成语涵义,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老师们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发现成语之美。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这门课程的教与学玩出了新花样。

成语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他们常对学习成语有着特别高的热情。“一些学生在学会成语后会非常爱用。”老师们笑道。不同于简单的语言教学,成语背后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讲好故事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在这门课中探索一种新的模式,让学生能尽可能早地接触一些语义透明度较高的成语。”这是整个课程团队的初心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