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读音
万荣方言的独特魅力: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
我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也被称为“土话”。听起来似乎都是些俗言俚语,难以与高雅的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事实并非如此。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实际上是符合“平水韵”的。有些字的现代汉语言读音,并不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律。这是因为现代汉语的发音是根据北京方言来标注的,有些字的读法与唐宋时期的读法存在差异。
在我研究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使用万荣方言来读,反而能够读出其中的韵律之美。例如苏轼的《浣溪沙》,其中的“车”字,用现代汉语读可能与其他韵脚不合,但在万荣方言中,这个字读作“cha”,使得整首词的韵律和谐统一。
再比如,《敕勒歌》中的“野”字,现代汉语读作“ye”,与现代汉语中的其他字读音不同。但在万荣方言中,“野”字读作“ya”,这样就与其他的韵脚相符。
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为例,“斜”字在现代汉语中读“xie”,与其他韵脚不符。但在万荣方言中,这个字读作“xia”,使得整首诗更加符合韵律。
“说”字在现代汉语中读“shuo”,而在万荣方言中则读作“she”,“说话”读作“she hua”。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按照万荣方言的读法,更能体现词的韵律美。
还有“蛇”字,在万荣方言中读作“sha”,而在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只有按照这种读法,才能真正体验到词的韵味。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豪放词的代表。其中的“物”字,用万荣方言读做“ve”,才能与其他韵脚相符。这种读法在苏轼、辛弃疾的词中经常被用作韵脚。
值得一提的是,万荣方言中的“几时”二字,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时候”意思相同,例如问“几时吃饭?”就是用万荣方言表达“什么时候吃饭?”的意思。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用万荣方言来理解,更是直白易懂。
分析这些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读音,并不是要摒弃现代汉语。对于现代人来说,写诗词时最好还是使用新韵,以免用现代汉语读出时不押韵。但在欣赏古典诗词时,使用万荣方言来读,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其韵律之美。万荣方言并不“土”,反而有着独特的魅力,甚至可以说是“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