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和半坡人的异同点
确实,有人声称我国古代在7000年前先民已经享受到了现代般的幸福生活,品味烧烤与蒸米饭的快乐,那么,这是真实存在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学习了《历史》第二课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河姆渡人中间确实是出现过的。
关于烧烤,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原始农业兴起之前,古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食物:一是采集野果,二是猎取动物。实际上,早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艺。烧烤甚至可以视为古人类生存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烧烤食物来说,这简直不足为奇。
而谈及蒸米饭,那就相对更为先进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米的来源。考古发现,在大约一万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已经开始栽培稻谷。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比如,在浙江余姚的姚江进行水利工程时,人们在地下挖掘到了一些陶瓦片、石器等物品,从而发现了河姆渡遗址。更令人惊奇的是,考古队在遗址深处发现了“金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与空气接触后迅速氧化变成黑褐色。经鉴定,这些正是来自7000年前的“稻谷”。这说明河姆渡居民在那个时候已经大量种植稻谷,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早期种植水稻的,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解决了米的来源后,再配合制陶技术的发展,人们得以享用蒸米饭。
我国早在10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烧制和使用陶器的之一。到了距今7000-6000年间,陶器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例如,半坡居民能够制作出各种生活用具,并且加以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彩陶技术;山东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则擅长制作黑陶和白陶;而山东龙山原始居民甚至能够制作出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陶”。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姆渡原始居民也制作了各种陶器用具,其中就包括用于蒸米饭的。他们会把底部布满小圆孔的陶盆放在陶釜或陶鼎上,然后在釜或鼎里烧水,蒸汽就会通过小孔进入盆中,将盆中的稻米蒸熟。
用蒸汽的方法来制作熟食,无疑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一大杰出贡献。无论是烧烤还是蒸米饭的制作方式都展示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头号、夏日打卡大战等话题更是为我们的历史探索增添了趣味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