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打正确

每日一成语,细品历史故事之旗亭画壁传奇
【典故来源】
在书籍《吴梅讲词》中流传着一则脍炙人口的成语:“旗亭画壁”。这一成语源于唐朝开元年间,描绘的是文人雅士在酒楼吟诗作对的盛景。
【成语释义】
旗亭:即酒楼。形容诗人之地,借酒兴作诗的场景。寓意着文人的雅集与诗歌的繁荣。
【反义词】
粗俗聚会、市井喧嚣、庸俗,这些词汇无法比拟文人雅士的高雅。
【近义词】
与文人雅集、诗酒、文会雅聚等词汇相得益彰,表达了文人墨客欢聚一堂的盛况。
【历史故事】
在繁华的长安城中,有一家名为“旗亭”的酒楼名声大噪。因其美酒佳肴及文人才子的汇聚而备受瞩目。某日,王之涣、王昌龄与高适这三位文学巨匠相约于旗亭,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探讨诗词。三人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兴致盎然。
酒过三巡,正当三人陶醉之际,楼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他们抬头望去,只见几位歌女正在吟唱当时盛行的诗作。王昌龄灵机一动,提议三人借此机会比试谁的诗作更为流行。王之涣与高适欣然同意。随后,三位才子便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比拼。歌女们唱起他们的代表作,每唱完一首,对应的才子便在墙壁上画下一道痕迹。最终,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高适的《别董大》相继被唱响,三人各自满意地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一幕不仅见证了他们的才华与友谊,更展现了唐代诗坛的繁荣与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之情。这一佳话流传至今,成为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的文化典范。
今日习得一成语——旗亭画壁;回顾故事感悟历史的智慧与艺术之美。“每日一词积累故事意义亦是体验历史文化沉淀传承的途径之一。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