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是什么情人节
在迷人的天阶之夜,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牛郎织女星,思绪飘到了遥远的七夕。
公元2020年8月25日,正值农历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悄然而至。相传这一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一年仅此一次。
故事起源于两颗璀璨的星辰,织女星与牵牛星。两颗星下的男女主角,彼此倾心,相爱至深。天规律令阻隔了他们的相恋。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宝贝女儿,因私下与牵牛相会,被贬入凡间,每日需织云锦以作惩罚。她常常泪眼朦胧,梦想着能得到王母的宽恕,让牵牛重回身边。
牵牛被贬后,落在一个贫寒的农家,成为牛郎。失去亲人的他,被嫌弃,只能带着一头牛和一辆破车自力更生。每日耕田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勉强维持。
这头牛其实是天上的金牛星,因替牛郎织女传情而被贬入凡间。某日,池边,老牛为牛郎指点,告诉他若取得织女红色的衣物,便能娶她为妻。牛郎照做,果真遇见了织女,两人一见钟情。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育有一儿一女,生活虽简朴却幸福。王母得知织女未归,愤怒之下派兵捉拿织女。老牛临死前提醒牛郎披上牛皮便可上天。牛郎便带着儿女飞上天寻找织女,但两人却被天河阻隔,只能眼望不能接近。
这一悲情景象打动了王母,她同意让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从此,牛郎和儿女在天河旁等待与织女的重逢。
在七夕的夜晚,葡萄架下可听闻牛郎织女的。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但七夕节背后的文化意蕴却深远。
实际上,七夕节并非的情人节。这个节日起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星宿的崇拜。早在汉魏时期,七月初七是给女子过的节日,称为女儿节。七夕节最盛行的时期可追溯到汉朝,女子们会用五色彩线穿针祈求心灵手巧和美好姻缘。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让七夕与爱情产生关联。七月初七的夜晚,女子们盛装打扮,期盼遇见良缘。而秦观的《鹊桥仙》更是让爱情和七夕紧密相连。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已忘记乞巧节的传统意义,更热衷于过西方情人节。现代情人节更多地建立在消费基础上,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在情人节的方式和意义上显得欠缺。